2014年4月3日星期四

萬茂里的歲月


  歲月無聲,物換星移。腦海中某個角落,總有不因流光而忘卻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影像。
  港島皇后大道東近金鐘依靠山邊的那幾條小街,其中有一「萬里」,就是一個我腦海中特別的所在。
  八十年代初的灣仔,那時尚未有隔鄰的太古廣場,星街前後也沒有豪宅和高食肆。一切都是那麼質樸,自然。
  曾經四年歲月,我幾乎每天都來到這裡,沿著斜路往上走,過了陳樹中學,再走一段路,很快就來到那幢數層高的樓房,我的大專母校--樹仁學
  這時的我閉上眼睛,腦海中的影像更加清晰,里的早上,許多時會得看見一對夫婦在學校前迎接我們這些莘莘學子。
  他們正是創建這所學的嚴母慈父──鍾期榮校長和胡鴻烈校監。  
  在萬茂里的歲月,是忙碌又愉快的,我唸新聞系,大一時就深覺幸運,這裡雖然規模不大,卻有鴻鵠之志,課程水準高外聘請的老師皆是一時之選……國學老師是宋郁文、中國文學司馬長風教翻譯及新聞系主任是同老師,還有教新聞採訪的陸鏗和電台廣播的瑞卿、戲劇的李援華……
  萬茂里之外,有些日子我們也會在跑馬地一座小別墅上課,三層樓的舊房子,房間非常的大,外邊的小花園則放著兩張乒乓,課餘還會在這裡乒乒乓乓的玩一陣子。後來才知道別墅原是校的家。
  那時有些同學在背後說校長的閒話,說她很惡,又專制又獨裁諸如此類。因這些道聽途說,遇上她就感到幾分緊張當然,對世情還不甚了解的我們,又怎能明白她為了辦好樹仁付出的辛勞與奔波
  要興辦一所大學,談何容易?既要有強大資金建設校園、購買設備,也需極大魄力策劃完善的課程安排與銜接,還需聘得願意效力的良師助陣,一起構建學院精神,此外,更要為即將畢業的學生鋪路,尋找實習及就職的機會,凡此種種,我們這位「樹仁之母」,鍾期榮博士一直孜孜不倦,無私的奉獻她的精力與心力。
  而為了堅持大學四年制,她更拒絕了政府資助,獨排眾議,特立獨行,她不欲樹仁偏離世界主流,也深恐影響學生之未來……
  古今成就大事業或大學問者,莫不如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之所言:「昨夜西風凋碧樹,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……為伊消得人憔悴,衣帶漸寬終不悔……」
  鍾期榮博士有見當年香港大學學位之嚴重短缺,毅然興辦樹仁,凡四十餘年之辛勤灌溉,由大無畏開拓者,到守護大學成長,她放棄安逸的生活,耗盡家財,還要「仆心仆命」的保住院校。「樹仁」得以正名那天,電視台訪問時,她說:「大家要守護這個名!」
  「樹德立仁」正正是賢者伉儷二人數十載來以身作則,樹立起來的典範。感恩於前人的努力提攜,造就無數學子的美好前途,期望生命影響生命,學生們與後來者自不能稍忘其宗旨與偉大之教育使命。
 

 .此文初載於2014年4月的《明報月刊》。